医学人文讲堂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医学人文讲堂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医学人文讲堂第109期】郑念:健康科普理念与技术

   2023年4月10日上午,中国科普研究所郑念研究员应邀为我司师生做了题为“健康科普理念与技术”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潘隆斐老师主持,陈琦副教授担任评论人。讲座在逸夫楼620会议室举行,我司的3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从科普发展的简要历程、科学与人文的粘合剂、科普形式与科普技术以及新时代科普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详细梳理和讲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结合医学人文专业进行健康科普。

    

   郑老师提到:在我国“卡脖子”技术受制于人的背景下,用科普唤醒青年意识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科普行动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科普不再是简单的普及技术或知识,而是要把科普工作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各方面。

    

   在阐述科普的重要性后,郑老师介绍了科普事业发展的简要历程,具体包括科普一词的历史发展进程、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科普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科普系统行为概述。郑老师指出科技的发展与科普密不可分,科普的内涵和具体行动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生变化。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行动未来也会在加强新时代科学素质建设的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的粘合剂,科普也是医生与患者的桥梁和纽带。郑老师介绍了在国家科普能力研究中涉及的医学大师科普观,总结了几位著名医学教授在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观点。郑老师认为,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健康科普可能会成为我国一个巨大的产业,医学人文学者应当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参与。

    

   目前,科普的主要传播技术包括口语传播、印刷传播、文字传播以及电子传播;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创作与制作、传播与展示以及教育与宣传。在各种科普技术和科普形式的支持下,科普也会向着文化和产业的方向演进,科普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宣传上的功能也会有着更加明显的体现。

    

   结合以上内容,郑老师分析了新时代科普发展的需要应对的问题,面对二十大对科普需求的新变化,需要树立全球化科普视野,解决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推进环境和健康科普。积极提升科普功能并解决科普能力问题。指出了未来科普发展的几个趋势,一是信息化会促进智能化;二是科普与人文结合,培育科普文化,建设科学文化。

    

   最后,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期盼,希望可以通过本次讲座向同学们传递一种科普理念,并与听众在科普与科技传播的差异、有关科普的争议、科普与科学观传递等方面进行了互动讨论。评论人陈琦副教授表示郑念所长对科普理念和科普方法的讲解,为同学们未来在科普方面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见。

    

   (供稿:方品)